FD1安全阀检测、FD2安全阀校验、含在线检测互联网安全阀检验服务严选品牌
.png)
打造安全阀校验维修一站式服务贡献于中国企业
 扫一扫微信咨询
                        扫一扫微信咨询
                     扫一扫在线咨询
                        扫一扫在线咨询
                    报检咨询热线:400-805-6188

 安全阀检测更方便
                                    安全阀检测更方便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简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简称中国特检院,英文缩写CSEI),于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于原国家劳动总局,1998年划转至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划转至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责。根据院“三定”规定,主要承担三方面职责:
一是组织科研攻关,承担基础科学研究、重大仪器设备研发,解决行业共性关键和重大疑难技术问题,承担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发展规划等研究工作;
二是支撑安全监察,承担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调查、风险监测等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三是提供公益服务,开展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参与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安全保障工作,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援助性检验。
(二) 人力资源。全院现有职工一千六百余人,其中博士98人,硕士477人,在站博士后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6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含在职4人),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我院持证人员共计660余人,具有各类检验检测资格2300余人项。
(三)授权资质。建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和授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机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设计文件鉴定机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无损检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授权的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NAS认可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或证书。
(四)基础设施。和平里院区办公用房1.9万平方米。顺义院区国家试验基地占地108亩,一期5.6万平方米已投用,规划建设16个研究中心、68个实验室,其中已正式建成投用50个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7489台(套),总价值5.31亿元。
(五)组织机构。现有内设机构31个,其中8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办公室、质量管理部、科技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条件保障部、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10个业务部门,分别是锅炉部、压力容器部、压力管道部、气体装备部、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部、电梯部、起重机械部、场(厂)车部、危化品装备部、石化检维修部;6个研究部门,分别是智能检测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结构研究所、无损检测研究所、化学分析研究所、节能技术研究所;6个支撑部门,分别是认证评审部、国际合作部、发展战略研究所、技术法规研究所、安全管理技术中心、风险监测技术中心;1个分支机构:长三角分院。同时,为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持,成立3个科创团队和33个二级学科团队,承担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行政许可办公室、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日常工作;承担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际声发射检测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秘书处。获批组建总局3个重点实验室,3个技术创新中心。院下设中特检验集团,含10家子公司、2家参股公司。
二、主要工作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围绕“保安全、促发展”的初心使命,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履行公益职责,引领行业进步,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组织科研攻关。至今累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50余项,牵头组建特检行业科技协作平台,先后共组织全国260余家单位、2200余人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围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解决了一系列全国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励238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支撑安全监察。受总局委托,参与特种设备有关立法工作,组织研究起草安全技术规范,制修订安全技术规范170项,组织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50余项,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法规标准体系。配合总局开展事故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技术体系,指导地方构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技术体系,参与2013年“6•3吉林德惠禽业特大火灾”、2018年“6•10中缅管线爆炸”等事故调查,协助分析原因、界定责任、防范风险。开展电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服务智慧监管。承担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事务性工作和技术支撑,对我国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检测单位及人员资格行政许可的申请、审查、证书签发进行管理,按照我国特种设备法律、条例和技术规范,累计对45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特种设备的2000多家制造企业开展符合性技术审查,为我国特种设备进口把好质量安全关,维护了我国特种设备监管制度的权威性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提供公益服务。始终瞄准特种设备前沿高端领域,以高参数高风险高技术特种设备为重点,提供安全保障技术解决方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开展的全国最大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驻厂监检,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实现压力容器不停车检验,组织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长输油气管道、大型游乐设施、长管拖车法定检验等,开创了诸多行业先河。特别是近十年来自主研发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在中石化等企业大型石化成套装置中推广应用,将大检修周期由2至3年延长到4至5年,大幅缩短停车检修时间,并消除大量安全隐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亿元。按总局部署,参与汶川地震等系列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完成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系列重大活动和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保障。经科技部立项,开展2022冬奥关键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工作。组织开展援藏援疆援青等公益活动,在青海设立技术中心和高原能效实验室,新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技术中心,深化落实中央援疆援青战略部署。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地方特检机构联合设立中亚、东盟特检中心,为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中国特检”品牌走出去。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总局部署,发挥职能优势,支持复工复产,为石化、电力、游乐园区等重点领域提供精准服务,减免检验收费。多种方式援助甘肃、青海、湖北等地,支持地方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沿革
2018年3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07年8月7日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发布质检办人[2007]413号文件(“关于转发中央编办《关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更名的批复》的通知”(中央编办复字[2007]90号)),批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04年2月13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国质检人[2004]65号文件(关于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的批复》的通知中央编办复字[2004]8号)),批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2002年2月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发布质检办人[2002]25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更名及明确隶属关系的批复》的通知(中央编办复字[2001]227号)),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99年4月12日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人发[1999]98号文,正式通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转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99年3月15日
中编办发布中编办字[1999]15号文件,将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归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原批150名事业编制相应划转。
1998年7月17日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前来正式宣布接收“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98年6月24日
根据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随政府职能机构部门也正式划转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84年12月
劳动人事部批准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84年7月
明确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为劳动人事部直接领导的局级事业单位。
1982年7月
国家劳动总局与国家人事局、科干局、编制委员会合并成立劳动人事部后,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80年3月
国务院劳动总局发布[80]劳总锅字10号文件,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更名为“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安全监察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79年10月20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79]249号文件,批准在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局下建立“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领导
王 军 党委书记、院长
贾国栋 副院长(正局级)
韦宏成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李 军 副院长
何仁洋 副院长
郝 进 副院长
窦文宇 副院长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创新团队
2020年6月23日,我院正式成立“中国特检院电磁声无损检测科创团队”、“中国特检院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机器人科创团队”、“中国特检院园区智能检测监测科创团队”三支首批科创团队。
一、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机器人科创团队
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机器人团队依托原质检总局油气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树立了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领先、世界前沿,致力于油气管道智能检监测技术及机器人研发,构建了油气管道检监测技术研究-设备研发-技术服务-数据利用的运作模式。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研发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10余套,技术服务近2万公里,获省部级及其它进步奖5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
二、电磁声无损检测科创团队
电磁声科创团队面向特种设备高低温严苛工况无损检监测、材料性能劣化评估、早期损伤风险预警等重大需求,攻克电磁超声、磁多参数和应力无损检监测关键技术,研发超声与电磁系列传感器、仪器与检测方法,实现产业化与工业化。团队集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企业孵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磁声无损检测团队,为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与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不懈奋斗。
三、园区智能检测监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团队现有正高3人、副高4人、中级2人共9名成员,长期致力于特种设备在线检测监测与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目前团队围绕声、光、电磁等先进感知和机器人技术,聚焦智能传感、自动检测、智能网联评价方向,开发面向游乐与风景园区、化工园区的智能检测监测与评价系统,实现智能检测监测装备和平台的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助力我国特种设备行业检验和监管模式的智能化变革。
国际合作部部门简介
国际合作部是中国特检院外事管理、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事务管理部门,境外特种设备鉴定评审、设计鉴定、型式试验、监督检验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窗口部门。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特种设备结构优化与完整性评价技术;特种设备材料测试、评价与失效分析技术;特种设备介质与扫放效能测试与评价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与评价技术;特种设备大数据与智能检验技术等五个方向。
实验室自批建以来,在重大安全保障、支撑监察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冬奥会、建国70周年阅兵等。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瞄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应用基础性性研究,已成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无损检测与评价)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无损检测与评价)(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5年批准成立,并于2020年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优化调整后正式更名。
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学技术前沿和国际发展动态,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型无损检测技术研发中心、标准研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发展目标。以无损检测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体,围绕工业装备制造、安装、使用及维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材料的缺陷与损伤检测和监测问题,从检测机理、传感技术、仪器装备、检测方法、检测应用、标准制订全链条开展研究,实现对材料缺陷和损伤的无损检测、定量评价与图形图像表征,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灾难预警提供基础技术手段。
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声学检测技术、电磁检测技术、射线与光学检测技术、智能检测技术和检测综合应用,目前建设有18个子实验室,面积2470㎡,各类实验仪器205台套,总价值超1亿元。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其它科研项目11项,科研总经费约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协会/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53篇。牵头制定ISO国际标准6项,国家/行业标准25项。重点实验室相关成果为我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现代工业安全保障提供了解决方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市场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氢能储运装备安全)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氢能储运装备安全)(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1年批准成立。
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岗位职工65人。固定岗位职工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15%;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以上职称25人,占38%。
重点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6079㎡,拥有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81台,总价值超7000万元;自主研发实验仪器和搭建大型实验装置10余台(套)。建有“99MPa高压氢环境试验平台”、“材料圆片氢脆试验平台及小型高压充氢平台”、“腐蚀与老化试验平台”、“气瓶氢渗透试验平台”、“气瓶内胆材料氢渗透试验平台”等多套试验平台。
重点实验室围绕氢能储运装备质量安全问题,开展氢能储运装备损伤识别与失效机理、高压储运氢装备检测与评价、液氢储运氢装备检测与评价等3个方面技术研究,形成加氢站关键设备故障检测与安全评价技术、70MPa车载高压储氢瓶技术、储氢长管拖车信息监控技术与平台等4项科研创新标志性成果。2021年至今,共执行/结题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6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12项,发表文章15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负责制修订标准5项,参与制修订标准5项,形成新技术/新方法7项,获得行业科技进步奖励3项。实验室建成了覆盖全部类型氢能储运装备的试验能力,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共享科研平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战略研究所部门简介
发展战略研究所立足“对内智囊、对外智库”的定位,主要围绕特种设备领域“改革、法治、文化”三大方向,开展特检机构改革、宏观安全治理、电梯协同治理、安全责任保险、智慧监管模式、信用监管模式、应急管理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等研究,在特种设备政策研究与法律实务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形成“理论研究—著作刊物—智库咨询—培训宣贯”四位一体的软科学研究应用体系。
根据《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各部门主要职责规定》(特检院办〔2019〕22号),发展战略研究所主要职责是:
承担院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起草,参与重要管理制度、重要文稿的研究起草;
承担下属企业整合改革和集团组建运行相关政策和法律实务;
承担院重要合作协议、合同模板,以及设立公司、对外投资等重要法律文书的合法性审核工作,联系外聘律师和法律顾问,组织诉讼仲裁有关工作;
承担特种设备行业政策法规、改革发展、安全文化的前瞻性和综合性研究工作;
负责法规标准宣贯以及技术培训工作。
技术法规研究所部门简介
技术法规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是为了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和安全技术专家的作用,体现开放立法的原则,而专门设立的机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的组织起草工作,并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智能检测研究所
1. 部门简介
中国特检院智能检测研究所(以下简称智检所)于2019年8月组建,该部门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立足中国特检院,面向政府、检验机构和全行业,为智慧监管以及智能检验、检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2. 业务范围
包括院内外信息技术工作,承担院内办公、业务、报告系统等,负责相关软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负责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承接其它信息技术服务。
3. 机构设置
智检所下设信息技术开发及维护工作组、数据分析研究工作组、检测数字技术研究工作组、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工作组。
4. 资源条件
智能所有专业化的技术团队,现有管理及技术人员24名,其中研究员2名、博士2名。团队人员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兼有机械、自动化、物理等专业。
此外,智能所还承担了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全国电梯物联网标准协调工作组办公室工作。
5. 专项资质
无
6. 业绩成果
智能所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10项
。
目前,智检所已经在加气站站用储气瓶组、液体天然气气瓶、长管拖车、压力管道、常压储罐、石化装置等设备上开展了智能检测应用。
7. 科研能力
智能所技术团队曾在地下容器、氢能装备、电磁检测、机器人检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智能检测实验室。
材料研究所
1. 部门简介
材料研究与评价中心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推动特种设备行业技术发展,为客户提供跨学科交叉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为政府与社会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2. 业务范围
3. 机构设置
4. 资源条件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材料研究与评价中心由6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以及多名试验员组成,其中博士博士后5人,硕士4人,本科5人,专业领域覆盖材料、冶金、腐蚀、焊接、力学、机械、计算机等。
5. 专项资质
6. 业绩成果
7. 科研能力
材料研究与评价中心多年来专门从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各类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腐蚀与老化性能、工艺性能等全方面的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研究。并提供常规材料性能测试,非标试验的方案设计、仪器开发及相关性能测试,特别是针对特种设备发展前沿性的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相容性与适用性研究,开发了大量的特色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基础数据和构件失效分析经验。
实验和分析能力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金相分析(晶粒度、脱碳层、夹杂物、低倍组织等)
0.1kN~1000kN拉伸试验(-196℃~1200℃)
弯曲试验
剪切试验
扩口、卷边、压扁试验
示波冲击试验(-190℃~常温)
4J~600J摆锤冲击试验(-190℃~常温)
落锤冲击试验(-190℃~常温)
断裂韧性试验(-129℃~常温)
布氏、洛氏、维氏、邵氏硬度及显微硬度测试
高温蠕变及持久试验
高周疲劳试验(-180~300℃)
低周疲劳试验(-129~1300℃)
腐蚀电化学分析
腐蚀失重、晶间腐蚀、点腐蚀
恒载荷应力腐蚀
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室温~350℃,常压~35MPa)
盐雾、湿热、周期浸润等环境加速腐蚀试验
热膨胀系数测试(室温~1200℃)
气体渗透率测试
氙灯老化
涂层性能表征
除上述能力外,还具备金属时效、材料热处理、步冷试验、断口宏/微观分析、以及微损取样、液压鼓胀试验、金属与高分子材料小冲杆试验、应变测试、微损法残余应力测试、管状试样紫外老化等技术。
下设试验室包括:
1.常规力学性能实验室
2.材料成分分析实验室
3.金相分析实验室
4.微观分析实验室
5.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6.材料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实验室
7.常规腐蚀实验室
8.腐蚀模拟实验室
9.非金属材料失效实验室
10.热处理实验室
11.微损技术实验室
12.焊接性能评价实验室
研究领域及技术服务
1.高温、高压、深冷、临氢等极端环境下以及组合工况条件下材料和焊接接头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
2.材料性能微损测试技术研究
3.特种设备用材料性能数据研究及数据库构建维护
4.设备构件失效分析
5.露点腐蚀模拟与评价分析
6.应力腐蚀防护技术
7.自然环境腐蚀与防护技术评价
8.非金属材料的老化评价与分析
9.材料性能测试的数值仿真技术
特色技术
1.微损测试评价技术
2.三维全场应变测量以及多种非接触式应变测量
3.断裂韧性测试和评价技术
4.显微组织的计算机辅助识别技术
5.材料组织演变与性能表征和评价方法
6.基于概率统计的步冷试验及系列冲击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7.露点腐蚀模拟方法
8.应力腐蚀敏感性评价与表征
9.冲击断口的光学测量技术
10.金属材料氢脆敏感性评价技术
国际化平台
1.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II卷(材料卷)中国国际工作组ASME BPV-II CIWG秘书处
2.美国防腐蚀工程师学会中国-东亚环太平洋地区承压设备行业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NACE STAG Pressure Equipment Industries — China for the East Asia Pacific Rim (EAPR) Area秘书处
8. 联系方式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材料研究与评价中心
电话:010-59068309 张雪涛
010-59068305 赵莹莹
传真: 010-59068319
邮箱:clzx@csei.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楼C318
邮编:100029
结构研究所
1. 部门简介
结构研究所是中国特检院结构方向的研发部门,主要负责特种设备结构优化与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为检测业务中遇到的与结构相关的工程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发展特种设备结构性能的评价方法,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技支撑。目前结构研究所拥有数值仿真实验室和载荷响应测试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下设特种设备结构失效仿真、载荷响应和评价、压力容器弹塑性分析等三个二级科研团队。
结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设备结构优化与完整性评价技术,承担开展结构完整性评价技术、新型失效准则研究、结构优化研究、特种设备广义载荷表征技术、特种设备损伤控制及延寿技术、结构响应测试及评价技术、仿真分析与事故反演技术等研究工作。
2. 业务范围
结构研究所业务包括社会化服务业务和科研业务两方面。
社会化服务业务主要包括:
(1)特种设备结构第三方应力分析和设计验证服务;
(2)特种设备产品结构安全性能第三方测试服务;
(3)特种设备合于使用评价服务;
(4)企业标准技术服务。
科研业务主要包括:
(1)开展新型特种设备及部件结构性能和设计制造方法研究,例如基于极限状态法的游乐设施设计方法研究、轻型移动式压力容器设计方法研究、大容积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设计制造方法研究、应变强化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方法研究等。
(2)开展复杂工艺过程和极端/特殊工况等外界条件激励下的特种设备结构响应规律及性能研究,例如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分析和评价技术研究、固定式承压设备动载荷响应分析和评价技术研究、地震载荷/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承压设备动态响应和评价技术研究、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响应分析、深冷压力容器性能研究、风载作用下起重机械和大型游乐设施动态响应研究等。
(3)开展退化特种设备及部件结构性能和评价方法研究,例如含缺陷承压设备结构强度分析和完整性评价研究、长管拖车气瓶瓶口削弱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老化复合材料气瓶性能和评价方法研究、高温劣化锅炉部件强度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受火后压力容器评价技术研究等;
(4)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反演、事故再现等关键技术研究,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事故减损、事故调查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部门负责人:孙亮;联系电话:010-59068293
3. 机构设置
结构研究所下设两个室,分别是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和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4. 资源条件(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
结构研究所目前共有员工2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0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
结构研究所目前拥有静态电阻应变测试、动态电阻应变测试、超动态应变测试(最高采样频率20MHz)、X射线衍射应力测定、结构振动测试、承压设备耐压测试、承压设备水压爆破(最高试验压力250MPa)、爆炸超压测试、结构部件载荷响应测试等试验能力;建有269 m2的数值仿真试验室,现有高性能计算系统1套,计算能力可达5亿结构自由度,配套有各类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共20台,先后购置了Solidwoks 2015、Abaqus 2016、Ansys 2019、Zencrack 2019、Hypermesh 2019等仿真软件。实验室硬件设备总价值为1007.33万元,软件设备总价值632万元。
5. 部门专项资质
无
6. 业绩成果
结构研究所从“七五”期间开始就开展了压力容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八五”、“九五”期间承担了“含局部减薄缺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塑性极限载荷及安全评价”的课题研究,“十五”、“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开展含局部减薄缺陷管道塑性极限研究和应变强化的机构承载能力挖潜工作,“十二五”期间引入载荷对于结构的影响研究交变载荷下的塑性失效模式,形成了对含缺陷容器的极限评价准则,支撑了GB 19624 《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等一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十三五”期间,结构研究所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共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经费156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经费25万元;省部级项目3项,经费141.4万元;内部项目和横向项目共计22项,经费521.02万元。结构研究所在超期服役承压设备寿命预测及延寿关键技术研究、液化氢气储运装备及安全附件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价技术研究、加氢站关键设备故障检测与安全评价技术、气固两相流介观反应模型与应用、移动式承压设备状态参数诊断与预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7. 科研能力(实验室建设情况,包括本地和外地,研究实验室和型式试验是实验室等)
结构研究所拥有数值仿真实验室和载荷响应测试实验室两个实验室。
(1)数值仿真实验室
我院是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最早建设数值仿真实验室的单位。2007年我院和安世亚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完成ANSYS分析系统组建,成立了中检安世仿真研究中心。中检安世仿真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值仿真分析平台,ANSYS系列软件在我院的研究开发、安全评价、失效分析、事故调查、设计文件鉴定等科研和检验工作中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特种设备数值仿真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15年我院完成对中检安世仿真研究中心的硬件升级,现有高性能计算系统1套,计算核心384核、计算内存1792G、光纤存储硬盘容量为48T、计算网络网速为56Gb,系统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11.5万亿次,实测峰值8万亿次,具备5亿自由度结构计算能力;配套有各类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共20台,高性能图形工作站配备了36核处理器、256G内存、2.5英寸512G 固态硬盘、NVIDIA K6000显卡(12G显存)、NVIDIA Tesla K20C GPU加速卡和4K高清显示器,具备5亿自由度模型的前后处理能力;先后购置了Solidwoks 2015、Abaqus 2016、Ansys 2019(包括结构、流体、电磁和显式动力学模块)、Zencrack 2019、Hypermesh 2019等仿真软件;基于仿真平台二次先后开发了火灾环境下长管拖车高压气瓶事故分析、火灾环境下球罐事故分析、火灾环境下卧式储罐事故分析、典型游乐设施虚拟仿真假人和质量预测系统等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数值仿真实验室已经形成了特种设备结构应力仿真分析、结构动态响应仿真分析、爆炸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等技术能力,承担完成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专项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等二十几项纵向科研项目,承接了来自中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天海低温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油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完成了复杂环境下卫星试验结构仿真分析和寿命评价、央视春晚舞台钢结构仿真分析和安全评估等亮点工作,先后参与了2013年吉林“6•3”特大火灾事故分析、2018年中缅天然气管道晴隆段“6•10”泄漏燃爆事故分析、2019年山东“3•20”泰青威管道泄漏事故分析。
数值仿真实验室联系人:邓贵德;联系方式:010-59068593。
高性能计算系统远程登录界面
球罐应力分析
含凹陷容器合于使用评价
深冷低温罐箱结构应力分析
大摆锤应力分析
(2)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
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有:多功道加载试验机、静态电阻应变测试系统、动态电阻应变测试系统、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最高采样频率20MHz)、X射线衍射应力测定系统、结构振动测试系统、水压爆破试验设备(最高试验压力250MPa)、便携式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小孔法残余应力测试系统等。
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研究方向:
(1)非标载荷作用下典型特种设备的响应测试及时频域分析
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非平稳非标载荷的作用,进而引起结构的非平稳响应,如振动、应变和噪声等。由于这些响应信号呈现出显著的非平稳特性,采用传统的频域分析技术难以准确获得结构的响应特性,因此研究中拟针对各种典型的特种设备,开展非标载荷下的响应测试,并应用时频域信号分析方法,重点关注非标载荷作用下典型特种设备的响应特性。
(2)基于动态测试技术和动态响应参数的典型特种设备的非标载荷表征
特种设备的功能较为特殊,使用领域各有不同,不同特种设备的具体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前,将立足团队特色,着重针对大型直立设备、大型游乐设施、动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熟悉典型特种设备的制造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明确其可能的损伤模式,并依其特色和需求进行基于动态参数的非标载荷表征,团队将采用动态测试技术,通过大量试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进行基于结构动态参数的典型特种设备非标载荷辨识与表征方法及改进非标载荷检测技术研究,为设备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3)典型特种设备的特色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特种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多源信息,突出非标载荷作用在结构响应中的重要影响,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特种设备的寿命预测、安全评估、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优化整合特种设备的检测、分析和评价方法,形成一套特种设备非标载荷的安全快速评价的技术体系。
近五年,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质检公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近五年,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8篇、E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承担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十多项,如压力管线应力分析、含缺陷压力容器合于使用评价、老旧设备承载能力和合于使用评价分析等,为企业解决了安全运行问题。
多功道加载试验系统:长3.0m,宽3.0m,高3.0m,频率测试范围0Hz~5 Hz,液压伺服助动器2个,微机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载荷波形:直线、正弦、三角、方形和梯形波;试验种类:疲劳试验、静力试验。控制方式:载荷控制、位移控制;载荷波形:直线、正弦、三角、方形和梯形波。
便携式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可进行动态测试和模态测试。适合多通道、高速度、高精度的振动、冲击、压力、电压等各种物理量信号采集,有变时基采样功能及AVD三测量和虚拟扩展通道采样功能,可以进行模态实验,与DASP 系列软件相连,形成具有一百余项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
静态应变测试仪测试系统:日本TDS-602数据采集仪,主机及可扩展通道数为50通道;可测量应变、直流电压、热电偶和铂电阻;测量范围:±640000 µε(应变)±64V(电压);测量精度:±0.05%;最高分辨率0.1µε(0.001mV,0.1℃);最快采样速度:0.02秒/点;温度对精度的影响:±0.002% rdg/℃ 老化对精度的影响 ±0.02% rdg/年;可计算出各种测量值,包括应变花分析;定时器、监视比较器、监视报警、扫描报警、程序设定;大尺寸彩色LCD触摸屏,操作简便,各种图形实时显示。
动态应变测试仪测试系统:德国IMC MeBsysteme GMbH 制造的IMC动态应变采集仪,具有定时器、监视比较器、监视报警、扫描报警、程序设定;大尺寸彩色LCD触摸屏,操作简便,各种图形实时显示;1.2G硬盘,3种方式软驱,GP-IB和RS-232接口;主机最多30点,半导体继电器,通过扫描箱扩展通道32通道。德国IMC32通道的动态应力应变测量系统是一款轻巧便捷的数据采集系统,内建信号调理模块,可测量多种信号,便于携带,适用于实验室、外场、车载等各种综合性的信号测量;搭配内建得数字I/O与模拟输出,可用于开闭环控制的台架试验。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系统:芬兰Stresstech公司生产的XStress3000型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仪。应力测试误差为±10MPa,可以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表面应力测试。该仪器采用改进的Ψ衍射几何(对称侧倾法)的紧凑测角仪G2,具有双侧512通道线性成像探测器。标准Ψ角范围为-45°至45°,所有动作由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直流伺服马达执行,配备有计算机控制的双方向运动台,可以一次性完成同一平面多个测点多个方向应力的测试工作。仪器自带的XTronic软件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控制应力仪自动完成仪器校准和应力测试工作并可用多种不同方法计算、修正结果。
结构载荷响应实验室联系人:杨智荣;联系方式:010-59068312。
无损检测研究所
1. 部门简介
无损检测研究所是中国特检院专业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部门,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
(1)无损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2)先进无损检测装备的研制与开发;
(3)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4)检测人员、设备与工艺的能力测试与评价;
(5)特种设备行业检测技术服务及管理。
负责建设与管理总局无损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另外还承担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技术工作,为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检测技术应用与评价工作委员会、无损检测团体标准专委会以及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分委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声发射专业的秘书处所在单位。
2. 业务范围
3. 机构设置
测试评价室、技术应用室
4. 资源条件
5. 部门专项资质
6. 业绩成果
7.科研能力
数字射线检测实验室、超声成像检测实验室、磁粉和渗透检测实验室、电磁检测实验室、声发射检测实验室、电磁声检测实验室、超声导波检测实验室、红外及太赫兹检测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实验室、检测可靠性实验室、先进检测装备实验室、综合实验室。
化学分析研究所
1.部门简介
中国特检院化学分析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是集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评价与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开展特种设备燃料与介质、工业水处理设备与药剂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性能评价;特种设备排放相关检测技术研究、设备研发与检测技术服务;特种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检监测方法和设备研发与检测技术服务;特种设备及其导热油、熔融盐等介质老化评价技术研究;涂层检测方法与评价技术研究。旨在特种设备化学领域为政府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特种设备行业腐蚀与防护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2. 业务范围
技术研发
化学所以科研开发为立所之根本,开展以下各类研发工作:
(1)特种设备腐蚀机理与老化机理的研究;
(2)特种设备腐蚀与非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技术的研究;
(3)特种设备腐蚀与老化寿命评价技术的研究;
(4)特种设备腐蚀与老化检监测方法及其配套设备研发;
(5)耐蚀合金、涂料涂装、药剂等腐蚀技术研发与评价;
(6)特种设备腐蚀与老化相关综合防护方案技术研究;
(7)特种设备燃料与介质产品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
(8)太阳能光热储能发电行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9)工业水处理设备与药剂产品及其检测方法的研发;
(10)智能化水处理分析仪器及监检测仪表的研发;
(11)废水治理环保技术研发;
(12)产品表征技术和性能评测的研究;
(13)无损检测磁粉和渗透剂产品研发;
(14)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相关监检测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检验检测
化学所以特种设备燃料与介质产品质量检测、评价技术、性能评价及技术服务工作为核心业务,以公益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立足点,严格按照特检院“独立公正、科学严谨、信守合同、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凭借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和高效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完善的评价手段,为石化、电力、储能、冶金等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安全阀校验起重机械共建实验室联盟合作工作:
(1)有机热载体型式试验检测;
(2)水处理设备和药剂、特种设备及其用材的腐蚀相关检测;
(3)特种设备用非金属材料及涂层老化相关检测;
(4)锅炉燃料相关检测;
(5)储能发电行业传储热系统相关检验检测;
(6)无损检测磁粉和渗透剂检测;
(7)环保检测;
(8)电化学检测;
(9)特种设备腐蚀与非金属材料相关检测;
(10)承担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
(11)其他检测工作等。
产品评价与技术服务
化学所以服务政府与社会为己任,自2009年成立至今,承担或参与100多项国家法规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易派客标准等的制修订工作。标准涉及应用领域广,包括锅炉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及污水处理药剂、树脂、设备及检监测仪器仪表,有机热载体系列产品及监检测仪器仪表,各类水处理膜装置及膜元件,工业分离膜装置及膜元件,工业装置清洗药剂和清洗设备等。
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特种设备燃料与介质法规、标准制修订;
(2)特种设备防腐蚀技术相关标准制修订;
(3)易派客工业品(以水处理设备为主)标准制修订和质量评价工作;
(4)工业水处理设备及元(组)件性能评价;
(5)锅炉水处理系统定期检验;
(6)锅炉化学清洗监督检验;
(7)工业冷换设备运行工况测试及相关技术服务;
(8)太阳能光热储能发电行业传储热系统技术服务;
(9)涂料与涂装性能检测;
(10)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增效剂等药剂性能评价;
(11)极端环境下的耐蚀材料合于使用性评价;
(12)特种设备腐蚀与老化相关综合技术服务;
(13)特种设备腐蚀与非金属材料相关失效分析;
(14)工业设备清洗技术服务等。
技术支撑
化学所于2009年通过中国国家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CMA),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具备从宏观到微观、从成分到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承担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工作,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权的有机热载体型式试验机构,近年来多次承接总局委托的国家水处理产品、有机热载体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承担美国防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亚太区承压设备技术委员会(STAG P73)秘书处工作,积极推动国内承压设备行业与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的技术沟通、标准互动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2019年中国特检院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筹建“国家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化学所负责该中心磁粉、渗透器材实验室的筹建及检验检测工作,检验能力进一步提升。
未来,化学所将继续坚持我院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面向,抓好三个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特检机构“四化”道路的发展定位,以科研为根本,拓展检测业务和安全阀校验技术服务,努力为我院建设成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领域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科研技术机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3.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邮编: 100029
联系方式: 010-59068830
有机热载体:010-59068701、010-56993420
水处理、化学清洗、易派客:010-59068709、010-59068703
腐蚀、失效分析:010-59068696、010-59068702
邮箱: hxfxzx2017@163.com
节能技术研究所
1. 部门简介
作为总局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技术支撑部门,围绕国家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政策、科技和发展战略需求,开展清洁燃烧、传热传质、新能源、能效提升等节能减排政策、技术、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提供高耗能特种设备测试评价与调试、能效升级、污染物减排、企业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等节能环保专项服务,并为政府、区域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之决策提供咨询。
2. 业务范围
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环保测试、评价、性能考核、燃烧调整调试工作、同时开展相关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推广应用,开展相关测试评价监控技术、方法产品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建设、管理高耗能特种设备及系统能效环保数据平台及开展相关研究;参加或承担高耗能特种设备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修订。
3. 机构设置
院节能所本部,无下设机构/室
4. 资源条件
人力资源:人员数量15人(博士3人,硕士9人,本科3人);人员职称正高1人,副高5人,工程师7人,其他2人。
设备资源:我所现有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共几十台套,如便携式红外烟气分析仪、红外烟气分析仪、便携式烟气分析仪、烟尘采样仪、超声波流量计、多点测温仪、多功能电能表、红外测温仪等,具有较强的快速高效现场检验检测能力。
5. 专项资质
国家市管总局公布的锅炉能效测试机构(范围不限);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布的认证检测机构;
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
6. 业绩成果
(1)典型业务(锅炉产品测试能效评价与调试换热设备性能测试碳足迹评估加热炉裂解炉能效测试)
开展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环保测试近800余台,最大吨位至1906蒸吨(600MW超超临界)。完成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7机组600MW超超临界锅炉能效测试、天津军粮城发电公司350MW机组超临界锅炉能效测试、天津华电南港热电3台350MW超临界机组能效测试、东方电气集团DG-420/26.6-III2锅炉产品能效测试、济南锅炉集团YG-450/9.8-M型锅炉产品能效测试、华西能源HX450/10.0-II1型锅炉产品能效测试、太原锅炉集团TG-440/9.81-M型锅炉产品能效测试、四川川锅锅炉 CG-320/9.8-M型锅炉产品能效测试、中石油大庆石化2台220t/h CFB锅炉调试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1#、2#、3#号410t/h煤粉锅炉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改造性能考核试验、青海省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能效环保性能研究项目等;开展换热设备性能测试,完成清华大学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温太阳能吸热介质换热器测试、陕西省神木巿洁能综合利用发电公司低压加热器等换热设备效能测试与分析等;开展碳足迹评估,克雷登热能设备(浙江)有限公司燃气锅炉(蒸汽发生器)产品碳足迹评估项目、浙江特富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碳足迹评估项目、三浦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天然气蒸汽锅炉碳足迹评估项目;开加热炉裂解炉能效测试大庆石化总公司化工一厂E3乙烯装置(EF3110)裂解炉热效率测试、中海壳牌石油化工公司一期工程加热炉、裂解炉能效测试。
(2)标准成果
承担《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锅炉节能环保工作的通知》、《质检总局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工作方案》、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NB/T 47035-2013《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导则》、GB/T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等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
同时荣获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发表各类文献SCI/EI/核心期刊文章8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科研成果鉴定国际先进1项、国际领先1项。
(3)国际合作
总局特设局做好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工业供热系统和高耗能设备能效提升项目》、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提出中国工作锅炉能效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中国工业锅炉能效标准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开展中美工业锅炉节能标准合作(ASME PTC4标准合作)。
(4)建成4个软件平台系统。
锅炉能效与排放测试数据计算与管理平台
锅炉能效排放在线检测平台
协同能效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平台及数据分析系统
典型蒸汽工业系统仿真平台
7. 科研能力
(1)科研项目: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多项;主要有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高及能源合同管理与示范”项目及02课题“高效层燃锅炉成套装备与运行技术开发及能源合同管理与示范(2014BAA02B02)”; “工业锅炉高效燃烧与低排放技术与示范”项目及05课题“工业链条锅炉改室燃测试与安全技术研究(2014BAA07B05)”等。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主要有“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7YFF0209800)”项目及02课题“典型间壁式热交换器能效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2017YFF0209802)”、06课题“协同能效的锅炉原始排放指标体系监测设备研究(2017YFF0209806)“;“典型高耗能工业设备节能NQI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2018YFF0216000)项目及03课题“管壳式换热器能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8YFF0216003)”、05课题“锅炉能效与排放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及平台研究(2018YFF0216005)“等。
(2)实验室建设:在院顺义基地建有各类实验室4座。分别是能效检测与评价实验室、锅炉环保测试与评价实验室、多相流与传热实验室、清洁燃烧实验室。其中建有实验平台8个。为1.4MW层燃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实验台、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平台、三段维大颗粒热重实验台、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与物料循环量测量平台、翅片管换热器能效与换热特性研究实验平台、炉墙散热损失设计计算实验平台、2*1.4MW级燃气NOx排放测试与空气预热器能效测试平台、空冷系统接触式热交换设备能效测试原理试验台。
核心技术:1、层然锅炉低氮燃烧、系统高效集成及运用技术—降低NOx原始排放30%以上,优化提高层燃锅炉效率5%。已在数百台锅炉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饱和湿烟气温湿度测量关键技术—解决了冷凝锅炉排烟温度测量不准确、湿度无法测量等问题,提出了冷凝锅炉效率测量原理,突破了过饱和湿烟气温度和湿度测量关键技术,开发了冷凝锅炉综合能效测量仪器。已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科研试验设备:具有多类别先进试验仪器:Hg分析仪(Lumex)、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诱导荧光火焰燃烧检测系统( PLIF )、高压热重分析仪、灰熔点仪、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系统(含高湿烟气干燥系统与颗粒物采样系统)、烟气分析大型仪器(NGA2000)、便携式烟气分析仪(MRU、Testo、益康等)等。
研究方向包括高效清洁燃烧、锅炉运行测控评价、燃烧监测与诊断、热工与环保测量、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换热器高效传热、不确定度、光热系统能效测试评价、传感器性能评测等方向。形成能力包括煤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热值化验、燃料灰熔点测量、高压/高温热重分析、煤/生物质大颗粒热重分析、协同能效的低NOx排放的燃气燃烧与层燃燃烧调整、超低排放颗粒物质量与粒数浓度测量、NH3逃逸分析等。
(4)高原能效实验室:2019年4月23日,我院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特检院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青海省省长刘宁、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位于青海省特检所检测技术基地综合楼2层、3层,总面积约796m2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高原锅炉能效环保测试和科研工作,已完成测试近百台,申请并立项总局科技计划项目3项。
安全管理技术中心部门简介
安全管理技术中心(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办公室)受总局特种设备局委托,承担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技术支撑工作,承担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办公室日常工作。
风险监测技术中心部门简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总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履行国务院赋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的职能。为了更好的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做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的工作,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成立了风险监测技术中心,与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合署办公,承接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的日常工作及特检院安排的其他工作。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部门简介
2015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复,在我院压力管道部加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管道技术中心)牌子,中心在业务上接受原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归口管理。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总局管道技术中心接受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归口管理。管道技术中心作为压力管道安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发挥中国特检院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电梯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简介
2020年,为落实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全面提升电梯物联网系统标准化工作质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联合标准技术司建立了电梯物联网系统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并成立了电梯物联网系统标准化工作协调工作组(简称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简称协调办)设立在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简称中国特检院)智能检测研究所,业务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简称特设局)和标准技术司指导。中国特检院负责对协调办的管理。
协调办主要职责如下:
1. 协助特设局和工作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 负责联系、对接工作组成员单位,传达总局相关通知和有关要求;
3. 协助特设局组织开展指导、协调、监督和咨询工作;
4. 负责组织召开协调会、工作年会以及开展其它相关调研、交流活动;
5. 负责收集与电梯物联网相关的标准、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和意见;
6. 承担中国特检院牵头开展电梯物联网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以及标准的应用与评价等工作;
7. 负责工作组的日常工作;
8. 负责工作组重要文档资料的管理;
9. 承担特设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简介
国家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靠在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2019年12月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按照A级国家质检中心标准批准筹建,是经由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认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具有CNAS和CMA资质的国家级实验室,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本中心具有强大的检验检测和科研能力,现有数字射线检测实验室、超声检成像测实验室、磁粉和渗透检测实验室、电磁检测实验室、声发射检测实验室、超声导波检测实验室、红外及太赫兹检测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实验室、检测可靠性实验室、先进装备实验室以及水处理药剂实验室。
本中心具有拥有满足各类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性能参数检测的大型分析设备 200余台(套)。其中包括:高精度数字示波器、四通道信号发生器、实时频谱分析仪、噪声系数分析仪、高精度LCR表、三坐标分析仪、粗糙度分析仪、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测定仪等。
本中心围绕国家和行业公益性服务的要求,承担国家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仲裁检验、复检检验、市场准入产品检验及委托检验等工作,为我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保障能力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承担国家无损检测仪器及器材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促进行业市场的规范化,实现量值溯源,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本中心成立以来,在产品测试评价、标准制定、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集测试评价、标准制定、科研、产品监督检验和试验为一体的研究型检测机构,为全国无损检测设备制造商和使用单位提供检测、认证、标准、培训、研发创新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安技委简介
1959 年 9 月 26 日,经国务院批准(国五习字 249 号文)在原劳动部成立“锅炉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并于 1960 年 2 月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组织简则。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原劳动部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
1987 年原劳动人事部对该委员会进行了换届调整,名称改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原劳动人事部副部长李伯勇作任主任委员。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是安全监察主管部门的技术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论证安全监察工作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寓言重要技术法规;鉴定重大事故和关键安全技术。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由从事锅炉压力容器设计研究、制造安装、使用管理、检验检测、安全监察方面的专家组成。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组建后对安全监察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先后组织了法规审议,进行了重点科技研究项目论证鉴定,举办了学术交流活动,参与了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
199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划转至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筹备换届,但由于工作职能调整顺等诸多原因未能如期实施。
2001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于 2003 年 3 月颁布,安全监察工作范围扩大,职能得以进一步明确,为适应工作需要,国家质检总局对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换届,名称改为国家质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2003 年 12 月 2 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换届)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大会通过的《委员会章程》。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原计划于 2008 年初行换届,但由于 2008 年我国接连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紧接着又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了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和奥运安保工作,换届大会顺延至 2009 年 4 月 9 日召开。
2015 年 6 月 24 日,质检总局印发《第五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为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基础,落实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职责,委员会需要增加涉及节能的工作内容,新一届委员会将“特种设备安全技委员会”名称调整为 “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并设立节能分委会。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论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规划;论证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规划和审议安全与节能技术规范;论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组织或参与重大安全与节能科技成果的技术鉴定,帮助有关部门和企业解决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方面的关键问题;参与特种设备的重特大事故调查,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定期分析行业风险,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建议;组织对特种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有特殊使用要求与现行法规出现不符合时的技术评审等。
2022 年 6 月 28 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对第五届安技委工作给予肯定,对新一届委员会提出期望和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原党组成员、第六届安技委主任委员陈钢主持会议。第六届安技委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委员会委员和各分委会委员等共计 247人组成。
锅炉部部门简介
锅炉部长期致力于锅炉安全领域的检验检测、评价和研究工作。
主要业务工作有:
(1)境外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燃油/气燃烧器型式试验、电站锅炉检验检测、失效分析、安全评价、寿命评估及相关科研工作。
(2)参加或承担锅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承担院锅炉安全相关实验室建设并开展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承担政府委托的国家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锅炉安全保障工作和锅炉事故调查技术性工作。
(5)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锅炉分委员会的秘书处挂靠单位,组织开展锅炉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的技术评审以及锅炉行业相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压力容器部部门简介
压力容器部始终坚持科研、标准、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长期承担成套装置(压力容器、工业管道及密封结构等)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风险评估(RBI)、在线检测、合于使用评价与寿命预测、完整性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和标准制修订,以及相应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压力管道部部门简介
中国特检院压力管道部以压力管道安全为核心,围绕压力管道完整性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法规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与评价等技术服务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全过程完整性管理综合服务能力,建立了基于风险的压力管道检验检测与评价法规标准体系,其人才队伍、设备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在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气体装备部部门简介
气体装备部组建于2007年,主要从事气体制取、存储、运输和充装承压装备的检验与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有19座长管拖车检验站和全国仅有的2座高纯气瓶检验站,并与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持密切协作。
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部部门简介
我院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法定的国家级游乐设施检验机构。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部致力于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的检验检测、安全评价、设计鉴定、标准制订、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为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电梯部部门简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甲类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的电梯生产单位鉴定评审机构,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检验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可,取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
电梯部主要从事电梯及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型式试验、鉴定评审、安全风险评估、质量抽查、科学研究、法规标准起草、失效分析、技术仲裁、事故调查处理、司法鉴定、技术咨询等。
起重机械部部门简介
起重机械部以发展高新技术,服务起重机械行业为己任,以关注起重机械行业需求,提供起重机械结构健康监测、诊断、预测与管理等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致力于起重机械结构健康监测、诊断、预测与管理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起重机械“综合信息管理——结构健康监测——健康诊断预报——预知维修决策——动态风险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同时,部门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工作。
场(厂)车部部门简介
场(厂)车部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专门从事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和舞台设备检验检测、型式试验、法规标准研究及鉴定评审等工作的部门。
危化品装备部部门简介
危化品装备部现有员工26人,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11人。部门主要职能为承担常压储罐检验检测、危化品装备和储罐完整性评价技术应用、常压储罐等危化品装备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开展常压储罐等危化品装备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石化检维修部部门简介
石化检维修部成立于2011年,下设完整性技术室、检维修技术室和产品质量评价室,主要承担石化装置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检维修技术研究工作,开展检维修管理咨询与能力评定,开展石化相关工业品质量评价标准制修订与技术服务。
交通信息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和平里院区
1、 首都国际机场:乘坐机场专线轻轨到三元桥换乘10号线地铁,到惠新西街南口站换乘5号线,到和平西桥站下车A出口,向西40米易亨大厦西侧路口内步行40米到达赛福特大厦;乘坐出租车约25公里,费用90元。
2、 北京火车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雍和宫站换乘5号线地铁,到和平西桥站下车A出口,向西40米易亨大厦西侧路口内步行40米到达赛福特大厦;乘坐出租车约10公里左右,费用40元左右。
3、 北京火车西站:乘坐地铁7号线到磁器口站换乘5号线地铁,到和平西桥站下车A出口,向西40米易亨大厦西侧路口内步行40米到达赛福特大厦;乘坐出租车约18公里左右,费用50元左右。
4、 北京火车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到菜市口站换乘地铁7号线,到磁器口站换乘5号线地铁,到和平西桥站下车A出口,向西40米易亨大厦西侧路口内步行40米到达赛福特大厦,乘坐出租车约20公里左右,费用60元左右。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通讯录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长途区号:010
邮政编码:100029 邮箱:bgsh@csei.org.cn
总机:59068899 总机查号:59068114

打小就知道王婆卖瓜,所以我也不喜欢自我的标榜,当您来到安全阀检测机构的网站,关注我们的权威资质和案例,我相信真实的服务技术,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步,会帮您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您的订单有多小,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为的是这个缘分。
—— 安全阀校验顾问 - 宁子 
                        
                    
400-8696-958
yrjx20051116@vip.163.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安全阀校验在线服务
                                安全阀校验在线服务
                            
                                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
                                 安全阀校验公众号
                                安全阀校验公众号
                            
 
                    付款可以采用代收, 证书报告到付款
敬畏您的每一份钱, 让您省心放心
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程跟踪FD1安全阀检验、FD2安全阀校验服务,团队让您无后顾之忧!
全国报检热线:400-8696-958
安全阀校验公司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挑战,帮您企业量身打造适合的安全阀检测、压力表检定、压力表校验一站式服务全包,我工作!我快乐!我成长!砥砺前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还能为您提供更多安全阀校验服务
认真做好每一天!我们更具综合实力!我们更懂您的行业新闻需求!敬畏您的每一份钱安全阀压力表检测机构是一家专注从事安全阀、压力表、检定、校准、校验及维修的检测机构,配有专门的阀门检测、维修队伍及装备,专注从事各类阀门的离线及在线检测维修业务,同时提供工业阀门及特阀的维修服务。在长期的技术服务及维修过程中,公司致力于故障诊断、内件清洗、零部件更换、现场检修、整体大修等的阀门维修服务,对国内外的阀门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发展,与石化、发电、冶金、化工等行业客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安全阀压力表检测机构坚持“权威优异、价格公道、诚信做人、用心做事”一直坚持的原则,为客户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帮助客户节约了成本,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安全阀校验热线
400-8696-958计量仪器较准清单发到邮箱
huapin20151005@163.com公司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中环财富广场8楼816
